國家級獲獎(2010年至今)
獲獎成果名稱 | 完成科室(單位) | 獲獎人員 | 獎勵名稱 | 等級 | 獲獎時間 |
牛黃體外制備技術 | 普外科 | 蔡紅嬌 裘法祖 杜佐華 劉仁則 楊榕光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 | 2002 |
肝外科手術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 | 普外科 | 陳孝平 裘法祖 吳在德 張志偉 陳義發 易繼林 楊鎮 許敏 盧綺萍 黃志勇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2003 |
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研究及推廣 | 泌尿外科 | 張旭 葉章群 歐陽金芝 馬鑫 李宏召 鄭濤 陳忠 郭小林 宋曉東 王少剛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2006 |
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 | 婦科腫瘤 | 馬丁 謝幸 王世宣 馮作化 伍欣星 周劍鋒 呂衛國 王薇 葉楓 鄧東銳 李雙 吳鵬 黃曉園 洪蝶 周堅紅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2010 |
腫瘤轉移的分子靶向治療應用 | 婦產科 | 馬丁,周劍峰,李寧,胡俊波,袁響林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2 |
腎上腺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及相關基礎研究 | 泌尿外科 | 張旭、馬鑫、李宏召、傅斌、徐華、張國璽、王保軍、史濤坪、郎斌、鄭濤、葉章群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3 |
腦出血后腦損傷機制的研究與臨床治療新策略的應用 | 神經內科 | 張蘇明 (合作)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2007 |
創傷感染流行病學特征易患機制與診治措施 | 創外 | 白祥軍(合作)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2009 |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第二完成單位) | 婦產科 | 馬丁(合作)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1 |
腹部多器官移植及器官聯合移植的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第二完成單位) | 器官移植 | 何曉順,陳知水,朱曉峰,明長生,馬毅,王東平,鞠衛強,巫林偉,胡安斌,魏來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膠質細胞-神經元功能耦合與缺血腦保護 | 神經內科 | 王偉,段樹民,韓靜,謝敏杰,張旻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2017 |
科技成果獲獎(2010至今)
獲獎成果名稱 | 完成科室 | 獲獎人員 | 獎勵名稱 | 等級 | 獲獎時間 |
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研究及推廣 | 泌尿外科 | 張旭、歐陽金芝、馬鑫、李宏召、徐華、王保軍、鄭濤、史濤坪、胡東亮、倪棟、艾青、葉章群 |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 一等獎 | 2011 |
肝外科手術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及推廣 | 肝臟外科 | 陳孝平、張志偉、梅斌、羅鴻萍、張萬廣、朱鵬、陳義發、黃志勇、張必翔、冀予心、游建、常寶 |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 一等獎 | 2013 |
遺傳代謝病高危篩查和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 | 兒科 | 羅小平、梁雁、寧琴、魏虹、方峰、周建華、林漢華、侯凌、郝燕、吳薇、應艷琴、廖立紅、吳莉、張建玲 |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 二等獎 | 2014 |
腫瘤轉移分子靶向治療推廣應用 | 婦產科 | 馬丁、張慶華、邢輝、易村犍、馬湘一、翁丹卉、逄愛慧、李明、賈瑤、魏軍成、李科珍、陳剛、黃磊、王常玉、高慶蕾、汪輝、奚玲、黃曉園、田媛、羅丹楓 |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 一等獎 | 2015 |
肝膽胰外科幾種手術技術的改進與創新 | 肝臟外科 | 陳孝平 黃志勇 張必翔 陳義發 羅鴻萍 張萬廣 肖震宇 張志偉 張偉 梁慧芳 朱鵬 靖凱 李哲夫 揭志剛 李德宇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遺傳代謝病高危篩查和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應用 | 兒科 | 羅小平 王慕逖 寧琴 梁雁 魏虹 方峰 周建華 林漢華 侯凌 郝燕 呂娟娟 吳莉 吳薇 張建玲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花生四烯酸細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與其代謝物EETs改善內皮功能與血管新生和促進惡性腫瘤表型的研究 | 心血管內科 | 汪道文 蔣建剛 王炎 陳琛 汪道武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腫瘤轉移的分子靶向治療 | 婦科腫瘤 | 馬丁 周劍峰 王世宣 馮作化 徐鋼 吳鵬 奚玲 王常玉 陳剛 黃曉園 李科珍 馬湘一 饒念靜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先天性巨結腸及同源病發病機理、診斷與治療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 小兒外科 | 馮杰雄 王家祥 王果 魏明發 孫曉毅 楊和英 郭先娥 袁繼炎 翁一珍 易斌 李娜萍 李寧 吳曉娟 向磊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1 |
胎兒快速磁共振成像與超聲或病理標本對比研究 | 放射科 | 夏黎明 孫子燕 楊文忠 陳欣林 楊小紅 胡軍武 鄒明麗 楊敏杰 李玉俠 馮定義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1 |
多發性創傷的一體化綜合救治 | 創傷外科 | 白祥軍、李占飛、易成臘、胡耑、楊帆、宋先舟、廖憶劉、田利華、唐朝暉、鄭國壽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2 |
FoxP3+Treg細胞在尖銳濕疣組織局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低劑量的環磷酰胺治療尖銳濕疣的臨床應用 | 皮膚科 | 曹育春、趙捷、張勇、鄒耘、劉聰、陳嵐、黃波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2 |
超急性腦梗塞影像學診斷及介入溶栓治療臨床研究 | 放射科 | 漆劍頻、朱文珍、徐安輝、邱懷明、孫仁榮、王鷹、陳唯唯、王南、黃艷榮、彭羚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2 |
大型公立醫院核心人力資源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 醫院管理/經濟管理辦公室 | 陳安民、肖萬超、杜書偉、劉靜、侯明、楊運鴻、桂書紅、鄭大喜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3 |
器官聯合移植治療重大疾病的新技術研究及應用 | 器官移植 | 陳知水、魏來、明長生、陳孝平、曾凡軍、何凡、杜敦峰、蔣繼貧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3 |
宮頸癌發病新特征及臨床診治新策略應用 | 婦產科 | 馬丁、王世宣、汪輝、王常玉、翁丹卉、李雙、吳鵬、高慶蕾、奚玲、陳剛、廖書杰、李偉、吳明富、黃曉園、胡婷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4 |
聯合血管重建技術治療煙霧病 | 神經外科 | 陳勁草、王勝、于加省、陳如東、雷霆、何躍、游超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4 |
腦功能磁共振成像對針灸效應機制的評價及應用 | 放射科 | 胡軍武、王秋霞、鄒明麗、彭成東、劉昌盛、蔡堅堅、劉歡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4 |
組織型激肽釋放酶對血管保護及腦卒中預測 | 心內科 | 汪道文、徐西振、張琴、唐家榮、楊德業、王濤、趙春霞、凃玲、嚴江濤、汪培華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5 |
分子病理診斷技術創新及其在疑難罕見腎臟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 | 腎內科 | 呂永曼、王艻、曾紅兵、高紅宇、張茜、何曉峰、韓敏、劉蔚、馬祖福、何凡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仿生多肽材料在牙體再生中的應用 | 口腔科 | 毛靖、周彬、龔士強、張智星、劉燕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腹部脂肪沉積與糖尿病間的關系 | 內分泌 | 余學鋒、杜婷婷、袁剛、張建華、張木勛、胡蜀紅、周新榮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5 |
同種異體心臟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監測和防治的基礎與臨床 | 心臟大血管外科 | 高思海、魏翔、李平、劉紅云、雒真龍、潘鐵成、方靜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5 |
新生兒急慢性肺損傷的基礎與臨床 | 兒科 | 常立文、李文斌、劉偉、容志惠、蔡保歡、夏世文、潘睿、朱曉芳、程紅斌、祝華平、王靚、楊敏、李瑋、胡柳宇、李明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6 |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體系的建立及臨床肝腎移植 | 器官移植 | 陳知水、蔣繼貧、陳剛、張偉杰、明長生、曾凡軍、魏來、昌盛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7 |
膽胰腫瘤外科治療體系及靶向治療的創新 | 膽胰外科 | 秦仁義、朱峰、王敏、李旭、郭興軍、徐盟、張航、田銳、石程劍、彭豐、王欣、申銘、馮業晨、謝昱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7 |
基于合理用藥評價指標的精準藥學服務模式 | 藥學部 | 丁玉峰、龔時薇、鄭恒、左克源、李娟、楊紅斌、陳婧、吳廣杰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7 |
臨床循證護理模式評價 | 護理部 | 曾鐵英、王穎、方子、汪暉、趙梅珍、杜杏利、毛秋婷、陳英、毛靖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7 |
“零X射線”三維計算機導航導管消融治療心律失常 | 心內科 | 王炎、汪道文、趙春霞、陳光志、左后娟、秦瑾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7 |
造血基質細胞生物學特征及臨床轉化研究 | 血液科 | 孫漢英、張可杰、黃麗芳、孟凡凱、鄭邈、劉文勵、付勁蓉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7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靶器官損害病理生理機制及診斷、治療 | 呼吸科 | 劉輝國、鄧燕、劉馗、徐素琴、尚進、陳蕾、潘月影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7 |
輔助生殖技術轉化應用研究 | 生殖醫學中心 | 章漢旺、岳靜、趙義清、隋聰、董熙遠、楊殊琳、熊婷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7 |
宮頸癌早期診治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 婦產科 | 馬丁、張慶華、邢輝、李雙、廖書杰、田訓、汪輝、吳鵬、丁文成、祝達、王常玉、高慶蕾、陳剛、魏軍成、李科珍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8 |
經穴理化、生物學特性及針刺效應與臨床應用創新 | 中醫科 | 黃光英、王偉、張明敏、鄭翠紅、楊薇、龔萍、王琪、熊瑾、黃冬梅、雷紅、劉艷娟、熊繁、許嘯虎、董浩旭、吳笑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8 |
益生菌聯合內皮祖細胞移植延緩腎臟病進展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 腎內科/臨床營養科 | 姚穎、張和平、曾銳、葉婷、葛樹旺、朱菡、孫志宏、楊娟、高慧、應晨江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8 |
青光眼中樞發病機制的研究與應用 | 眼科 | 張虹、劉海霞、陳志祺、王軍明、宋寅偉、趙寅、向艷、陳威、嚴曉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8 |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創新與應用 | 財務處 | 杜書偉、戴小喆、鄭大喜、田志偉、史金秀、李筱華、王莉燕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8 |
fgl2凝血酶原酶分子在重型肝炎和微循環障礙疾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干預 | 感染科 | 寧琴、羅小平、韓梅芳、嚴偉明、朱傳龍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2011 |
CC10蛋白在上呼吸道炎癥性疾病發病中的作用和表達調控的研究 | 耳鼻咽喉 | 劉爭、崔永華、游學俊、王恒、陸翔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2013 |
膠質神經血管單元功能整合與腦保護 | 神經內科 | 王偉、謝敏杰、卜碧濤、喻志源、張旻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2014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生、進展核心機制研究及分子靶向策略探討 | 血液內科 | 周劍峰、王前飛、朱曉健、曹陽、周曉曦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2018 |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應答和治療新策略 | 感染科 | 寧琴、吳玉章、羅小平、韓梅芳、嚴偉明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2018 |
遺傳代謝病高危篩查和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應用 | 兒科 | 羅小平 王慕逖 寧琴 梁雁 魏虹 方峰 周建華 林漢華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0 |
骨關節損傷與惡性腫瘤骨侵潤的分子機制及生物修復 | 骨外科 | 陳安民 游洪波 李鋒 郭風勁 田代實 婁朝暉 張樹威 石曉兵 張衣北 廖暉 王江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0 |
花生四烯酸細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與其代謝物EETs改善內皮功能與血管新生和促進惡性腫瘤表型的研究 | 心血管內科 | 汪道文 蔣建剛 王炎 陳琛 徐西振 張臘喜 趙春霞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0 |
肝膽胰外科幾種手術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系列研究 | 肝臟外科 | 陳孝平、周偉平、張必翔、劉允怡、羅鴻萍、黃志勇、張志偉、陳義發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1 |
先天性巨結腸及同源病發病機理、診斷與治療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 小兒外科 | 馮杰雄、王家祥、王果、魏明發、孫曉毅、楊合英、郭先娥、袁繼炎、翁一珍、易斌、李娜萍、秦攀、李寧、吳曉娟、向磊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2 |
利用人多潛能干細胞研究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 康復科 | 陳紅,錢坤,馬麗香,胡寶洋,王柳,郝捷,張蘇明,黃曉琳 | 中華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7 |
CYP表氧化酶與其代謝物EETs改善內皮功能與促進惡性腫瘤表型轉化 | 心血管內科 | 汪道文 蔣建剛 王炎 陳琛 徐西振 張臘喜 趙春霞 |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腫瘤轉移的分子靶向治療研究 | 婦產科 | 馬丁、周劍鋒、王世宣、馮作化、吳鵬、奚玲、吳明富、魏軍成 | 華夏醫學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1 |
組織型激肽釋放酶對血管保護及腦卒中預測 | 心內科 | 汪道文、徐西振、張琴、王濤、趙春霞、袁剛、涂玲、嚴江濤、汪培華 | 華夏醫學科技獎 | 二等獎 | 2013 |
膽胰腫瘤外科治療體系及靶向治療的創新 | 膽胰外科 | 秦仁義,朱峰,王敏,李旭,郭興軍,徐盟,張航,田銳,石程劍,彭豐,王欣,申銘,馮業晨,謝昱 | 華夏醫學科技獎 | 二等獎 | 2017 |
大型公立醫院核心人力資源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 醫院管理/經濟管理辦公室 | 陳安民、肖萬超、杜書偉、劉靜、侯明、楊運鴻、桂書紅、鄭大喜 |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 | 一等獎 | 2013 |
精準化、信息化、系統化三位一體的醫療質量與安全體系構建研究與應用 | 醫院管理 | 陳安民、徐永健、廖家智、唐錦輝、汪暉、彭芳、秦仁義、陳妍妍、李剛、王留明 |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 | 一等獎 | 2015 |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創新研究與應用 | 財務處 | 杜書偉、戴小喆、鄭大喜、田志偉、史金秀、李筱華、王莉燕、董登姣、周常蓉、閆亮、劉愛、王軼、葉然、羅毅、唐志朋 |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 | 二等獎 | 2017 |
現代大型醫院后勤創新管理體系構建與研究 | 后勤處 | 王偉、唐錦輝、涂宣成、肖萬超、王道雄、鄒佩琳、孫冬杰、王勇、冉懋君、韓寶江、李海波、張洪敏、李晶、楊雅琴、李虹 |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 | 2019 | |
經穴理化、生物學特性及針刺效應調控機制研究 | 中醫科 | 黃光英、王偉、張明敏、鄭翠紅、楊薇、龔萍、王琪、桂娟、熊瑾、黃冬梅、余煒昶、熊繁、許嘯虎、董浩旭、吳笑 |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2018 |
肝膽胰外科幾種手術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系列研究 | 肝臟外科 | 陳孝平 張必翔 羅鴻萍 黃志勇 劉允怡 張志偉 陳義發 朱鵬 梅斌 肖震宇 | 中國抗癌協會 | 一等獎 | 2011 |
先天性巨結腸及同源病發病機理、診斷與治療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 小兒外科 | 馮杰雄 王家祥 王果 魏明發 孫曉毅 楊合英 郭先娥 袁繼炎 翁一珍 易斌 李娜萍 秦攀 李寧 吳曉娟 向磊 | 宋慶齡兒科醫學獎 | 2011 | |
FoxP3+Treg細胞在尖銳濕疣組織局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低劑量的環磷酰胺治療尖銳濕疣的臨床應用 | 皮膚科 | 曹育春、趙捷、張勇、鄒耘、劉聰、陳嵐、黃波、陳輝、陳興平、李文剛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2 |
超急性腦梗塞影像學診斷及介入溶栓治療臨床研究 | 放射科 | 漆劍頻、朱文珍、徐安輝、邱懷明、孫仁榮、王鷹、陳唯唯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2 |
器官聯合移植治療重大疾病的新技術研究及應用 | 器官移植 | 陳知水、陳孝平、魏來、明長生、曾凡軍、何凡、杜敦峰、蔣繼貧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3 |
一期后路或后前聯合入路全脊椎整塊切除術治療脊柱腫瘤 | 骨科 | 李鋒、陳安民、熊偉、方忠、廖暉、方煌、肖駿、曾恒、李光輝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3 |
膽胰腫瘤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 膽胰外科 | 秦仁義、朱峰、王敏、徐盟、張航、田銳、石程劍、彭豐、李旭、王欣、申銘、郭興軍、刁紅亮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4 |
宮頸癌發病新特征及臨床診治新策略應用 | 婦產科 | 馬丁、王世宣、汪輝、王常玉、翁丹卉、李雙、吳鵬、高慶蕾、奚玲、陳剛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4 |
同種異體心臟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關鍵監控技術革新及臨床應用 | 心胸外科 | 高思海、魏翔、李平、劉紅云、易軍、雒真龍、潘鐵成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4 |
分子病理診斷技術創新及其在疑難罕見腎臟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 | 腎內科 | 呂永曼、王艻、曾紅兵、高紅宇、張茜、何曉峰、韓敏、劉蔚、馬祖福、何凡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數字化手術室安全門控管理系統的開發及應用 | 手術室 | 趙體玉、陳妍妍、陳紅、張曉祥、李秀云、夏述燕、曾莉莉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5 |
肝膽胰外科幾種手術技術的改進與創新 | 肝臟外科 | 陳孝平 黃志勇 張必翔 陳義發 羅鴻萍 張萬廣 肖震宇 張志偉 張偉 梁慧芳 朱鵬 靖凱 李哲夫 揭志剛 李德宇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0 |
先天性巨結腸及同源病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 | 小兒外科 | 馮杰雄 王家祥 王果 魏明發 孫曉毅 楊和英 郭先娥 袁繼炎 翁一珍 易斌 李娜萍 李寧 吳曉娟 向磊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0 |
個人獎勵 | 耳鼻喉科 | 劉爭 | 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2013 | |
個人獎勵 | 婦產科 | 馬丁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2015 | |
個人獎勵 | 外科 | 陳孝平 | 湖北省突出貢獻獎 | 2016 |
合作獲獎(2010年至今)
獲獎成果名稱 | 共同完成單位 | 完成科室 | 獲獎人員 | 獎勵名稱 | 等級 | 獲獎時間 |
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對犬在體跨室壁電不均一性的影響及氯沙坦干預的研究 | 河南省洛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心血管內科 | 楊天驕 肖建民 馬業新 王東生 楊建莊 常寶萍 張桂清 | 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獎 | 2003 |
生物陶瓷中耳通氣引流管的研制及應用 |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耳鼻喉科 | 陳曉明 崔永華 賀建華 高起學 李世普 黃紅彥 閆玉華 |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獎 | 2005 |
中藥三類新藥金葉敗毒顆粒(合作課題) | 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 孫月英 陸附耳 陳俊 李鳴真 李小莉 葉望云 辛麗華 陳琢 馬駿 周琦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06 |
中藥三類新藥金葉敗毒顆粒(合作課題) | 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 孫月英 陸附耳 陳俊 李小莉 辛麗華 馬駿 周琦 |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獎 | 2006 |
一氧化氮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發病與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 廣州醫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 | 呼吸內科 | 冉丕鑫 張珍祥 戴愛國 鐘南山 徐永健 陳順存 徐遠達 曾瓊 趙祝香 鄺錦輝 張永旭 李敏然 |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2007 |
腦出血后腦損傷機制的研究與臨床治療新策略的應用 |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保定市腦血管病醫院 | 神經科 | 張祥建 張蘇明 賈保祥 王擁軍 胡長林 劉懷軍 王介明 張國華 賀丹 李春巖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2007 |
創傷感染流行病學特征易患機制與診治措施 | 第三軍醫大學 同濟醫院 | 創傷外科 | 白祥軍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2009 |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第二完成單位) | 浙江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婦產科 | 謝幸、馬丁、崔恒、呂衛國、王世宣、昌曉紅、陳懷增、王常玉、馮捷、虞和永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二等獎 | 2011 |
惡性淋巴瘤靶向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第二完成單位 | 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血液科 | 趙維蒞,周劍峰,王黎,陳賽娟,李軍民,曹陽,沈志祥,洪振亞,沈楊,施靜藝 |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一等獎 | 2011 |
Visfatin在脂肪細胞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臨床研究(第二完成單位) | 武漢市兒童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兒科 | 李瑞珍 馬新瑜 盧慧玲 姚 輝 陳壽康 康世秀 鄭小莉 黃小力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一等獎 | 2011 |
尿石病因診斷技術和防治體系的創建與應用 |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同濟醫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 泌尿外科 | 葉章群(2) 陳志強(7) 王少剛(8) | 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 二等獎 | 2011 |
頸椎骨齡定量分期法評估顱面生長發育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 口腔科 | 毛靖(第三)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3 | |
腦出血后腦損傷機制的研究與臨床治療新策略的轉化醫學研究 | 復旦大學,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神經內科 | 董強,周厚廣,宮曄,張玉,伍國鋒,唐洲平(6),唐宇平,謝清,管竹飛 |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4 |
腦出血后繼發性腦損傷新機制與微創治療新策略的轉化醫學研究 | 神經內科 | 唐洲平(排第六) | 上海市科技獎 | 三等獎 | 2014 | |
Tetraspanins蛋白CD151調控血管新生及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作用及機制 | 心內科 | 劉正湘(第二) | 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 三等獎 | 2014 | |
重組人生長激素系列產品研制與產業化(第二完成人,但無完成單位) | 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 兒科 | 金磊,羅小平,王俊才,王思勤,羅飛宏,鞏純秀,傅君芬,杜敏聯,杜紅偉,劉志紅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腹部多器官移植及器官聯合移植的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第二完成單位)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器官移植 | 何曉順,陳知水,朱曉峰,明長生,馬毅,王東平,鞠衛強,巫林偉,胡安斌,魏來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腮腺臨界腫瘤病理轉歸與手術改良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 口腔科 | 邱嘉旋 朱聲榮 曹鐘義 祝永紅 毛衛華 習偉宏 章杰 章杰 李娜 劉瑞聰 潘淑婷 |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5 |
口腔硬組織保存和修復的研究與應用 | 口腔科 | 曹穎光(排第二)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2015 | |
MexAB-OprM外排泵干預對小鼠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的體內外研究 | 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感染科 | 龔鳳云、張定宇、宋建新、程琳、董九香、陳南山、倪正義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5 |
MexAB-OprM外排泵干預對小鼠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的體內外研究 | 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 | 感染科 | 龔鳳云、張定宇、宋建新、程琳、黃朝林、韓璐、胡旭東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2015 |
FTY720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生的研究及機制探討 | 武漢中心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兒科 | 江警予、周建華、黃曉東、鄧艾平、陳美、王奕、朱慧、周慶、胡戴、鄭婕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6 |
基于病種管理的綜合醫院醫療質量及服務利用效率評價 |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醫務處 | 陶紅兵、唐錦輝、李剛、胡銀環、陳晶、程兆輝、徐娟、林小軍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2018 |